健康连线 | 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

摘 要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各地积极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广东卫生在线推出“健康连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各地积极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广东卫生在线推出“健康连线”栏目,邀请卫生健康领域大咖,共话健康中国、健康广东发展新未来。

本期嘉宾

王辰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

姚建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

杨维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推动预防关口前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评估、研判、决策机制,创新医防协同机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思考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概念及内涵,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在人民生命健康领域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医防结合

医防结合是我国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关键在于我们把医和防视作独立、并行的概念、内涵和体系,因此难以真正地结合和融合。

许多人误以为医防结合中的医指的是诊断和治疗,属于狭义的医;防是独立于医之外孤立的防。实际上,这里的医和防都属于临床医学范畴。临床医学以照护人类健康为目标宗旨,其方式包括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不是并行的两个体系,医中包括防,防是医的一部分。医防结合的真正含义应是防治结合,将医与防作为并列的概念、内涵和体系,从本质上即造成了两者分离,必然导致医与防难以结合。



在医学教育层面,我国于本科阶段即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分为两个并行、独立的专业,培养出两支专业队伍。这种将医和防在学术、学理、人才上分开的做法,是造成我国医防分置分离的一个根本原因。而在医务人员职业职能与队伍建设、卫生机构设置与管理方面,将医与防分而设之,是造成我国医防分离的一个直接原因,医院只作为医的主体而未被赋责预防,疾控系统作为防的主体被隔离于医之外,医和防渐行渐远。

每逢大疫,这一问题立即凸显。大疫之后的反思,要以系统思想指导顶层设计,避免医防之间扩大和产生新的裂痕,以致更加难以协同,影响卫生防疫工作。

解决这一严重问题的根本之道,是彻底改变过去狭义的医和孤立的防的概念与观念,在教育与医疗卫生工作中体现临床医学防、诊、控、治、康五位一体的思想。

在医学教育方面,应改变目前将临床医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分设的状况,本科阶段只设临床医学专业,接受完整的临床医学通识教育,将预防医学包含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研究生教育应在防、诊、控、治、康方面有所侧重;毕业后医学教育应强化预防、控制、康复等内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专设预防医学专业医师门类,培养以预防为主要工作内容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更好地适应我国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需求。

在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上,必须包括防、诊、控、治、康五大方面,不能将医疗机构职能局限于诊断、治疗、康复,应强化其疾病预防和控制作用,将防控明确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能。医疗机构的工作重点应是针对个体的疾病防控,作为疾病防控的前哨站和执行平台,是疾病防控的神经末梢和骨骼肌肉。疾控机构应主要履行疾病信息采集、分析、预警及决策建议等职能,是疾病防控的神经系统,着重于群体和社会的疾病防控问题。

厘清关联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公共卫生是基于医学特别是群医学及相关学科原理,维护个体和群体、社会和种群、国家和人类健康的综合社会行动。指导公共卫生行动的知识体系具有多学科性,临床医学、群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数学、信息学、工程学、法学、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环境学等都与其密切相关。卫生政策和其他社会政策是动员、导引、协调社会力量,推动公共卫生行动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民众健康与生命观念等都深刻影响着民众卫生行为。

公共卫生不同于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医学中关于个体和群体疾病预防的一门学科,而公共卫生是维护公众健康的社会行动。

公共卫生体系是以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疾控系统为主体,以卫生和相关社会政策为导引,以医药与健康产业为支撑,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参与,全面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的综合社会体系。我们必须认识到,医疗机构、疾控系统、医学教育机构、卫生与相关社会管理部门、医药与健康相关产业等都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有机组成,共同承担公共卫生责任。



基于上述认识和理解,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应该做好三方面工作:

❏ 将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工作融为一体,形成全行业、全社会动员和参与的公共卫生工作格局。提倡并践行健康入万学万策万行,万学万策万行务健康的社会意识和行动。

❏ 要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与疾控系统同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有机和主要构成,医疗机构中设置疾控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全体医务人员履行疾病防控责任。

❏ 疾控系统应在我国现代社会与行业体系中,找到符合医学、行业及社会规律的适宜的定位,和今后改革发展的模式,明确疾控系统与医疗机构在疾病防控中的职能定位,推进疾控系统与医疗机构改革,形成科学有序、协同高效的卫生体系,为国家未来有效应对公共卫生威胁做好筹划和准备。

作者 | 王辰 姚建红 杨维中

编辑 | 宋炳军 尹蓁 责编 | 张秀丽

声明 | 本文首发于《旗帜》,有删减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qyangluo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